党群工作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活动

寻访红色文化,感受伟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房山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房山被誉为“人之源”“城之源”“都之源”,近代以来房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22年8月16至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在房山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内开展了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文化考察。老师们走出书斋,领略房山革命历史文化,实地感受“两个结合”,为思政课教学挖掘生动案例。

 initpintu_副本1.jpg

流淌在房山大地的大石河

 

一、霞云岭乡堂上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大石河是一条文化历史悠久的河流,是房山的一条母亲河,发源于霞云岭乡堂上村附近。大石河古称“圣水”,至于为什么叫“圣水”,已不可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在堂上村诞生,令这里成为展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一处圣地,为“圣水”这一古老名称赋予了时代意义。8月16日上午,社会实践从访问堂上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开始。

      在歌曲创作地原址,义务讲解员、原堂上村党支部书记李增军向实践团老师指示了大石河的源头所在,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曹火星重访霞云岭,通过记忆中的景观,确认歌曲创作地“中堂庙”的故事。“人民的心声革命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主题展”精彩纷呈。老师们了解到不少革命歌曲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旋律取材于人民群众所喜闻的民族传统音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个结合”的伟大意义。

 

 未命名_副本2.jpg

二、佛子庄乡长操村房良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纪念馆

       8月16日下午,实践团沿着大石河穿过崇山峻岭,来到佛子庄乡长操村,参观房良联合县政府抗战纪念馆。193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房山良乡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房良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这里的斗争残酷而激烈,纪念馆中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下了惊心动魄的抗争历史。实践团老师行走在长操村古老而整洁的街道上,倾听纪念馆管理员陈国民老先生讲述长操村的古往今昔。纪念馆旁一棵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楸树,枝繁叶茂,默默地见证着长操村的沧桑巨变。抚今追昔,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未命名_副本3.jpg

三、史家营乡莲花庵村萧克司令员作战指挥所旧址

    8月1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史家营乡参观萧克司令员作战指挥所旧址。1939年1月,萧克将军以百花山为中心,组建冀热察挺进军并任司令员,作战指挥所就设在海拔1900多米的菩萨顶显光寺一处偏殿内。当日实践团上山的路上,天青欲雨,盘山路上,云雾缭绕,及至到达山顶,艳阳高照,回望山下,一片云海苍茫。高山草甸正是盛花时节,乌头、白芷、地榆等中草药繁花正茂,令人想到萧克将军“百花山上百花开,六合英雄冒暑来。夜瞰故都云烟暗,反攻一到会燕台”的豪迈诗句。回想80多年前,先烈们战斗在这大好河山,为了保卫家乡和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寇做坚决的斗争,实践团老师们心中生起崇高的敬意。

 未命名_副本4.jpg

右下图中百花山顶的指挥所旧址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四、南窖乡花港村红色洞渠展览馆

       8月17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南窖乡花港村参观红色洞渠展览馆。花港村水资源奇缺。上世纪70年代,在村党支部书记蒲天佑的带领下,花港村党员群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用双手凿通阻隔着大石河的大山“北大尖”,引河水上山,通过洞渠流入花港村。花港人民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的花港精神。实践团老师遥望着高耸入云的北大尖,惊叹于山体的巨大,更震撼与花港村党员群众“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和“愚公移山”的苦干精神。开凿洞渠的战斗已经过去快50年,今天的花港村山清水秀,果树成林。花港精神成为了精神源泉,激励着花港人民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 

 未命名_副本5.jpg

 右下图中最高峰为北大尖

五、拱辰街道“接管北平干部在良乡培训专题展”

       8月18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房山区拱辰街道参观“接管北平干部在良乡培训专题展”。1948年底,在北平解放前夕,为接受管理好北平这座千年古都,中共中央周密部署,在良乡对2800多名接管北平干部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严格培训。接管干部们接受了政治思想、形势政策、工作方法、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以良好的风貌、专业的准备“进京赶考”,为顺利接管北平城,建设新中国首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团老师了解了良乡这段光辉历史,认识到良乡这座小城对北平解放、对新中国成立的特殊贡献,对学校良乡校区扎根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 

 1661500852843083504.jpg

六、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

       8月1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上世纪50年代,供销社分销店职工王砚香与同事们背着装满日用商品的沉重背篓,常年奔走在山路上,服务50多个山村的2800多名群众,群众亲切地称之为“背篓商店”,造就了“红色背篓精神”。为人民服务,是“红色背篓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团沿着大石河支流挟括河前行,体验背篓山路,看到黄山店新村崭新整洁,幽岚山和坡峰岭风景秀美,特色民宿曲径通幽,深刻地感受到黄山店人民传承“红色背篓精神”,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与成效。 

未命名_副本7.jpg

左侧二图为黄山店村山峦实景和沙盘 

七、窦店镇后街村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8月19日,恰逢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当日上午,实践团来到窦店后街村拜谒志愿军烈士陵园,参观陵园中的窦店抗美援朝纪念馆,瞻仰志愿军烈士纪念碑,向长眠于此的志愿军烈士致以沉痛的哀悼。1950-1955年,志愿军在良乡交道村成立后方野战医院,原称103医院。少数重伤员医治无效,不幸牺牲,安葬在这座陵园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祖国和人民牺牲。实践团老师们感叹,神州大地处处养育着英雄儿女。今天,我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在各自的战线上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诚奉献。 

未命名_副本8.jpg

八、石楼镇石楼村蒋维平老英雄纪念塑像

     8月19日下午,实践团来到石楼镇拜谒蒋维平老英雄纪念塑像。蒋维平是我军医务工作模范、劳动英雄。他出生于1878年,曾经参加过清军、北洋军。1938年,他出于民族大义,以60岁高龄毅然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军医期间,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收集民间验方,配制40多种丸、散、膏、丹,有效缓解了根据地的药品短缺,治愈了大批伤病员。1955年他以77岁高龄授予中校军衔。蒋老英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变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伟大复兴。实践团老师们瞻仰学习蒋老英雄的光辉事迹,深受感动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老英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学习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德风范。 

 未命名_副本9.jpg

 

小结

    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紧凑而充实,是一场精神上的壮游,老师们深切感受了房山的种种伟大精神,认识到这些伟大精神是房山人民把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生产战斗实践相结合产生出来的。老师们认识到,只有在伟大实践和斗争中,伟大精神才能产生,激发和感召。后来的人们在伟大精神的感召之下,才能不断突破,不断进取。今天的房山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房山人民在传承着伟大精神,建设着富裕而美丽的家园,不断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实践团成员感想

李玮教授:

     几天短暂的社会实践,深切体会到地处北京西南远郊的房山,不仅拥有层峦叠嶂的俊美山峰,也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美丽的乡村风貌。房山区作为平西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不忘初心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和“听党话为人民”为核心内涵的红色文化,都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好爱国主义故事难得的宝贵资源和实践基地。如今,随着红色历史景区的再挖掘及完善,大美房山也走出了一条红色基因与乡村资源协同共生的崭新路线。本次我们是沿着大石河的发源和河流进行考察实践,未来也希望能继续带领师生一起开展以房山“两山四水”(大安山、大房山,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为路线的学习考察,以学习收获更加丰富、更加人文的首都历史文化“富矿”。

 

裘梧副教授:

     一直想沿着大石河看一看房山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这次终于成行。我们从大石河的源头开始,一直到最后一站石楼镇,都是大石河的流域。到这些地方实际走访以后,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长河,有源头活水,有激流险滩,有柳暗花明。这次实践对今后思政课教学很有启迪,很多所见所闻都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房山是北京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精神高地,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用好房山文化,讲好思政课。

 

袁和静副教授

     通过房山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领略了房山的自然风貌,更好地了解了房山的历史和文化,对房山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有了深度了解。房山是革命老区,区内存有大量的革命旧址。通过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萧克司令员指挥所、初心与使命---接管北平干部在良乡培训专题展等地方的瞻仰学习,我们更加铭记房山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激励我们更好的前行。

 

胡兵副教授

     这次实践是一次精神的大餐。这几天走访的旧址和展馆,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到现在这个新农村建设,我觉得每个时代的主题和精神都有体现。这次实践给我们打开了窗户,我觉得还可以继续深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上。

 

赵中国副教授:

     虽然在房山好几年了,但是之前房山对我来说是个概念,平常走出办公室往西面一看有几个山头,可能这就是我理解的房山。这次跟着大家出去,对房山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它的自然景观,另外就是如果不去实地就无法深切感受的红色文化。这几天我受冲击比较大的是那个花港村红色洞渠,这其实就是一村之力,干了将近一年干出来的。还有那个红色背篓,那个村的发展明显比别的一些村要好,也是自己干出来的。今天拜谒的蒋维平老英雄,我的确很感动。为什么很感动呢?他在救治伤员的时候,有的伤员复原不了了,他就把伤员安置到自己家里,安置到自己村里。这个工作很细很微小,但是对于那些伤员来讲,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救了后半生。所以就是得身临其境,得过去看,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这种精神。

 

韩林辛老师:

     通过这几日对房山红色文化的探访和学习,感受到它是一个内含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特别是花港村红色洞渠和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的动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和弘扬伟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做出应有贡献。


 

 

(撰稿人:裘梧 韩林辛  审核人:李玮 王良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