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升新时代党建引领公立中医医院全面改革的能力,2024年11月22日-2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首届“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研讨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卢国慧、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党委书记王笑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俊杰做专家报告。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河南、浙江、山西、天津、黑龙江、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30余家公立中医医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中医药报社等高校、媒体单位共8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卢国慧、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共同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崔月犁同志的中医情怀展”揭幕。
卢国慧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落实党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全面领导,着力抓好思想引领、组织体系建设以及改革发展任务落实,要把握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公益性导向、坚持中医特色内涵的发展方向、坚持中西医并重。
王瑶琪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推进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公立中医医院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走好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的新征程,她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要针对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切可行的解决办法;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开幕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玮教授主持。
会议的第二部分是专家报告。在专家报告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药分会会长、广安门医院原党委书记王笑频以《强基固本,蓄势赋能——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势”“术”“道”三个方面解读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总结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在不断推进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分享了作为管理者在开展中医医院高质量党建工作中的思考和体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俊杰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为与会代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凝聚了思想共识。
专家报告环节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专刊部主任白晓芸主持。
会议第三部分是主题报告,共分为三场。在第一场主题报告中,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聂久胜认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应强化“六位一体”,用党建来引领医疗、管理、教育、科研、文化和服务六位融合发展。以亮党徽党旗、党的阵地、党的声音、党的活动、党的荣誉、党建品牌这“六亮”行动来汇聚红色动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金民围绕党建如何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提出党建引领发展要以“传承”为基,“创新”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基础为前提,凝聚人心为目的,振奋精神为追求。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藏医院党委书记张耕耘系统总结了以党建推动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并指出现存问题与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升的思路与对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工会主席马继福结合医院“东方红”党建经验,强调要从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行为作风、文化培育、守护健康等六个方面出发建设具有地方医院特色及优势的党建品牌。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家红从聚焦“一个目标”、强化“一个路径”、坚持“四个支撑”、突出“三个特色”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实施党建领航工程,进而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雷黎分享了“针心向党,灸赋民康”党建特色品牌思路,强调要通过“三个推进”夯实党建工作主阵地、把握“三个重点”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三个维度”构筑新时代文化高地。
主题报告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他强调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引领作用,要坚持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引领作用,同时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在党建工作方面坚持系统集成,坚持在整体上推进党建工作。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良滨教授主持。
在第二场主题报告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做《党的自我革命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四重关系》的交流发言,他从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相互成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四重关系,站位高远、学理深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其波围绕“加强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回顾了医院的红色历史,着重介绍了当前医院在建设高水平“学院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方面的积极探索。
上海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雯静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四责协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医院如何通过完善“四责协同”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贺晓鸣分享了“新华有礼全优服务”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医院通过打造“时时学礼、处处见礼、人人行礼”场景,营造了文明有礼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和静教授围绕公立中医医院行风建设,阐述了公立中医医院行风建设的战略意义、可利用的思想资源,并从多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行风建设的行动策略。
主题报告之后,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他对本场主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专家学者的报告内涵深刻,医院的报告生动展现了党建工作在医院管理、服务提升、行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探索,这些经验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和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昕欣主持。
在第三场主题报告中,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丁晓强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体系化、学理化及其关系作了系统剖析,并分别从党的建设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知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办(宣传科)科长陈凌昔介绍了“胸怀祖国、对党忠诚、文化自信、大医精诚”的西苑人特质,分享了以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目标为导向,筑牢支部战斗堡垒的实践成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何花以“围绕三个融合、注重四个抓手”为题,系统介绍了“党建与医院管理相融合、党建与业务推进相融合、党建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以及“抓思想建设、抓支部建设、抓廉政建设、抓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河北省中医院药学部党支部组织委员孙杰威以药学党支部发展为主线,围绕地方医院特色党建品牌,从“强化组织引领固本”“聚焦创新引领赋能”“深化服务引领惠民”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如何增添高质量发展的基色、亮色和成色。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阐释了中医药作为治理智慧与党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强调要以“第二个结合”为引领,打造马克思主义同中医药相结合的特色党建模式,以中医思维、中医方法不断深化党建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延秋总结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现状、分析了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以及公立中医医院所肩负的新使命与新任务。
主题报告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学术对话,指出本次研讨会体现出“四有”:有理论、有经验、有文化、有调研。王芳教授认为要坚持医院与马院双向奔赴,加强北京与上海等地中医院校马院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教师队伍的传、帮、带工作。
第三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报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孙美娟主持。
在闭幕式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仁富教授作大会总结,他首先对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各兄弟院校、中医医院的鼎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指出此次会议是我们探索“马院”和“医院”合作交流的积极尝试。他认为,加强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后续要加强与公立医院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阐释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中医、运用中医守护人民健康的光辉历史,传承好红医精神。
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不断推进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未来,学院与中心将持续举办相关研讨活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为公立中医医院改革与党建工作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