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

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陈新夏教授来我校做“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思考”讲座并开展协同

 

    2017年4月6日下午2:00,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思考”讲座在和平街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层66教举行,主讲专家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新夏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梅红教授、副院长王良滨副教授以及学院教师参加了讲座。讲座在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同时,还重点谈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事宜。

 

1.jpg

 

 

    陈新夏教授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谈了五点内容。陈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着的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存在四种路径,即:回归文本、借鉴西方学者研究成果、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思想资源、实践中的创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明确发展路径,并处理好各路径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2.jpg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种发展路径就是回归文本。陈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要透彻理解不同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只有回归文本,研读原著。第二条路径是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一个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陈教授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用第三只眼睛看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助于我们认识马恩思想的当代意义。第三条路径是吸收中国文化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广泛,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国实际,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资源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实践。第四路径是在实践中创新。这是一条主路径和主渠道。最后,陈教授指出,现实中往往存在几种路径相互隔绝、互相排斥的倾向,由于路径依赖,往往出现一种路径忽视、漠视其他路径的现象。所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应该注意几种路径的互补。

   

    在讲座的最后,陈新夏教授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对中心规模、主要任务、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中心在“唯物史观与文化发展”、“诚信文化与道德培育”、“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专项研究团队。今后中心将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根据双方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研究方向,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现实合作。

   

    最后,王梅红院长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今天就是请进来的方式。陈教授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报告,对于学院教师更好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而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发挥中医院校学科传统文化特色,与首师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必将有效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师科研方向的聚焦,也必将有助于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彰显与领域拓展。王院长代表学院全体教师感谢陈新夏教授给予的宝贵指导,表示将主动寻求首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撰稿:吕薇;摄影:刘亚品;审稿:王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