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马院“传习”学术讲座第1讲:刘建军教授“谈谈中国人的传统信仰”顺利举办

   2023年3月29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传习”系列学术活动暨“传习”学术讲座第一期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带来题为“谈谈中国人的传统信仰”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书记王良滨教授、副院长裘梧副教授、道法教研室主任胡兵副教授和中心特约研究员赵中国副教授参与对谈。马院党委李玮书记、袁和静副院长出席了讲座交流,马院师生及线下线上校内外同仁共150余人次参与了讲座学习。讲座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副教授主持。

   刘建军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刘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信仰追问》《守望信仰》等,是国内学界信仰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本次讲座即以信仰问题为专题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讲授交流。

   讲座正式开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李玮书记首先进行了致辞,对刘教授再次出席与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活动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期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好“传习”学术平台,在学界专家引领指导和中心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

   讲座开始,刘教授首先由国内外对于“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质疑和误解进入主题,对这一疑惑所产生的不同历史阶段、时代背景与语境等进行追溯与梳理,并引用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别予以辨析后,刘教授明确指出,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应注意中国人有其独特的信仰模式、应区分“信仰”一词的不同内涵层次。其次,刘教授将中国传统信仰的发展形态概括为五种,第一是自然信仰,万物有灵论即是其表现;第二是生命的信仰以及以此展开的生活信仰,表现为国人对于现实生活以及人间烟火气的价值肯定;第三是人伦道德的信仰,以道德代替宗教的作用;第四是历史文化信仰,包括对中国汉字语言、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的重视;第五是社会政治信仰,这是信仰问题的进一步升华。接着刘教授对中国人的信仰对象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民间自然形成的天地君亲师是其主要信仰对象,并将这一信仰对象的现代转换落在了家国情怀和家国信仰上,认为“家国信仰”最能代表中国人的信仰内涵。最后,刘教授引出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并从信仰学的角度提出,人类的信仰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信仰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共产主义信仰也体现了这一点。刘建军教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等多个层面对中国人传统信仰的形态、对象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深入诠释。整场讲座脉络清晰、旁征博引、问题聚焦、效果良好,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谈环节气氛热烈,王良滨教授赞同从中国语境中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了对信仰落实路径的具体思考。裘梧副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信仰是潜在的、隐在的,具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特点,在中国的语境中信仰具有仰仗和敬仰、仰望的双重意义。胡兵副教授表示刘教授这次讲座也是一堂思政示范课,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应该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认知,指出信仰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赵中国副教授对刘教授所提出的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特征进行讨论与互动。

   本次讲座材料详实、内容丰富、论述逻辑清晰、与谈讨论深入,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以及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传习”系列学术活动是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具体策划的学术品牌,以“两个结合”为理论导向,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研究为核心任务,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习”学术活动包括“传习”学术讲座、“传习”青年工作坊、“传习”学术沙龙三大系列。本次“传习”学术讲座系整个系列活动总第一期,后续会继续推出更多精彩学术活动,敬请期待。

 

(文稿:马晓慧、翟子懿;审稿:李玮、袁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