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澳港 陈延秋 张妍: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情况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基本原则,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规定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完善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板块,要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高质量发展。

1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包含了“中医药”与“文化”两种元素的产物,既是中医药领域的文化,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医药,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质内容。就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指出了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特征。狭义上讲,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精神内核和基本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中医理论和中药学说的外延。广义上讲,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中医药元素的部分,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传承中的一个支脉系统。

对于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理解需要从三种关系中认识和把握。第一要科学认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关系。中医药文化随着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衍化,二者在历史实践中相互联动、相辅相成,形成了独属于中医药学自身的文化形式,中医药文化源自中医药学、属于中医药学、涵盖中医药学。第二要全面认识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医药文化天然地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卓越的历史贡献和实践价值,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靓丽名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意义上的中国。第三要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医药文化不仅包含着健康养生的生命学说,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与哲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

2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文化兴则事业兴,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稳步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质效。坚持中医药文化建设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结合,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实际中谋新招、抓重点、求实效,强化监督教育和引导机制建设,能够有效破解中医药领域认知弊病和发展阻力,让有质量、有水平、有技术、有实效的中医药服务广大人民实际需要,把真正的中医药精品呈现给社会和人民,在中医药来处探寻中医药归途,有效提升巩固中医药事业发展质量和效果,持续挖掘和培养中医药事业后继者和接班人。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中医药文化能够深刻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融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中,形成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在生活饮食习惯方面的特殊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文化氛围,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内容。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禀赋和鲜明特色。中医药学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作用,中医药文化具备引领医药卫生与健康文化发展的强大实力,以中医药为引领把“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推向纵深,运用好、发展好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医“筹码”到人民卫生与健康事业中去,做好中国特色的医药文章,让“中国药”为中国人民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资政育人、治病救人方面的特殊价值。中医药文化在“医国”“医人”“医病”方面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华能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中医药良方和良药,把“药罐子”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把中国理论的“百宝箱”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兼顾中医药多样性功能作用,统筹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合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2.3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丰富理论内容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文化能够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倾注新的力量。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透过中医药文化“发源史”和“发展史”,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时空中注解中医药的文化密码,萃取中医药文化的智慧精华,把中医药道理讲清楚、弄明白,讲好中医药故事,叙述好中华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机理和基本原理。加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医药文化宝贵精神和核心理念,能够充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底蕴和内容,以高度的文化站位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理论积淀和表现形式,把中医药文化深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整体过程,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作出新的文化贡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丰富理论内容。

3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坚定文化自信

“自信才能自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在国际和国内多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肯定了中医药学对于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价值。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学“活的灵魂”,能够为中医药事业繁荣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要为中医药科学“立心”,为中医药事业“立命”,为中医药大家“继绝学”,为中华民族“开太平”。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要注重从历史与现实双层维度进行把握。

从历史维度来讲,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作为延绵数千年而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从“神农尝百草”到“伤寒杂病论”,从“针灸铜人”到《本草纲目》,从“药食同源”到“养生保健”,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中医药扎根于中国社会和自然环境,立足于中华文化和历史条件,聚焦于中华民族体质和生理,在生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理论结构和实践体系,在中华民族治病祛疾需求、强身健体实践、延年益寿追求中作出了卓越功勋,在中华民族种族繁衍生息、文化繁荣昌盛、医药科技进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得以延绵不断、繁荣发展的“灵丹妙药”和“金字招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向来也是最自信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从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中来,从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已经和正在作出的历史功绩中来,并以昂扬自信的姿态书写着新的历史。

从现实维度而言,“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成为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医药构成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特色板块和重要环节。党和国家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关于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新时代十多年来,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和国家关于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的思路和方略不断创新,明确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提出了“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道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中医药政策方针“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明确任务,为做好中医药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的中医药有底气、有魄力、有能力坚持文化自信。

3.2 秉持开放包容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和人类医药卫生领域的东方明珠,中医药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又体现出显著的世界性,中医药已经成为世界医药卫生和历史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在科学审视中医药地位和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西医西药和海外民族医药的作用和意义,特别要重视认识和处理中西医关系,世界医药卫生大花园需要百花齐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共同推进。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而言,不论是对内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要从中国与世界的双向视角出发,全面发力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就中国而言,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考量本土的中医药和本土化的西医药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同时加强西医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急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扬好、坚持好中西医药合璧、中外医学贯通这项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2019年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殷切关心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出台一系列阻断措施和治疗方案,高效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书写了人类对抗疫病史的奇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结合并用作为本次重大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和突出特色,为疫情防控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医药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在医药卫生科学和健康养生文化领域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光辉典范和集大成者,新时代中医药深刻回应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新需求,开启了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开放包容的新篇章。

就世界而言,“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走向世界,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断为世界医药卫生体系注入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助推新时代中医药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有力舵手,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运用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的真切期待,也是积极推动中医药融入世界医药体系和国际卫生事业的生动实践。中医药事业和世界卫生事业相辅相成,中医药需要世界提供的舞台不断发展壮大,世界也需要中医药这种元素为卫生健康事业积蓄力量,让中医药在世界卫生和人类健康舞台上充分展现东方魅力,新时代的中国有强大能力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道路支撑、制度支持、理论支点。

3.3 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要绵延发展,就要坚持文化传承和推进理论创新。”“传承”更重要的是去粗存精、取长补短,并进一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掘和光大其“精华”,“守正”是创新之正道,中医药创新之“守正”在于坚定中医药文化与理论的自信,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注重创新目标的现实意义。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医药历史文脉,谱写中医药当代华章。新时代的中医药要自觉承担人类生命健康和未来卫生科学双重使命任务,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从人类健康角度出发,“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新时代要结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发展形势实际,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故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构建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高度重视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把中医药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谋定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全局,构造与国家发展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医药发展创新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生命健康、坚持服务全球,推进中医药事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医药长足发展,以中医药为国之利器,以国际视野和人类视角谋划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把中医药文化这张名片推向世界医药卫生科学的巅峰,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从未来社会角度出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治未病”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理念和基本观点,“未”既是将来的“未来”,也是未来的“将来”,中医药从浩瀚历史中走来,同时属于光明的未来。面向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充分运用中医药这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质新域求新效新力,以更高标准和最新要求推动中医药繁荣发展,发挥中医药未来在医药卫生、健康养生、经济产业、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化理念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独特价值,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守好“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正”,创造“人民满意的中医药”的“新”,在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中奔赴属于中医药的未来,不断开创中医药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要为建设健康中国、文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中医药力量,吹响以中医药文化振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征程中贡献中医药智慧。

4 结语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让中医药在历史与现实的实践中、在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中、在人类与未来的发展中,创造中医药文化多维、立体、全面的新形态,以中医药文化为“钥匙”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活力,为建设文化强国积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力量。


  • 版权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050046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1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西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编:102488
  • 联系我们:mksoffice@126.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