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天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及其经验研究

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党的自身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有效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法宝,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党情国情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党上下自觉开展了一系列党的思想、作风、理论等学习教育实践,开启了执政党党内学习教育的良好开端,对于克服执政初期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对新中国的坚强领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全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学习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构建党内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党内教育活动,这与党员队伍的深刻变化以及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变等密切相关。 

(一)党员数量激增,迫切需要提升党员队伍质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一批新党员的入党,党员人数增多,党员队伍逐渐壮大。据统计,党员人数从1949年底的450万人,到1951年3月发展为580 万人,新党员增加了100多万人。但与此同时,党员队伍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些新党员还没来得及接受思想教育训练,从而存在思想作风不纯、政治觉悟低等问题,造成党员质量下降,党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突出,影响了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因而加强学习教育、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成为党建工作的迫切任务。 

(二)党员干部出现脱离群众等不良作风,迫切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在政府机构任职,逐步参加各级政府工作。党内开始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出现了严重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和贪污腐化、违反政策纪律等严重事件,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等错误思想,这些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威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新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党自身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党的执政本领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党。同时,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新的使命任务,使党面临着严峻的执政考验。如何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如何执好政、掌好权,如何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等,这一系列重大课题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学习教育,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本领。 

因此,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党内教育的光荣传统,从1950年初开始,在全党范围内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努力解决和克服执政初期党内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能力和本领。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学习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密切党群关系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改善党的作风摆在首位,最先向全党开展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教育实践。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学习斯大林1933年2月19日在第一次全苏联集体农庄突击队员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和毛泽东1941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论共产党员要善于和非党群众团结合作”的两段文章。这两段文章都把密切联系群众放在事关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事业成败的重要位置,阐明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与非党群众亲密团结以及怎样和非党群众达到亲密团结的重要问题。如斯大林指出:“共产党员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把千百万非党员积极分子团结在我们党周围”;“如果没能使千百万非党员工农群众来信任我们党,便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胜利。”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他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他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他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这次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在执政的条件下继续加强共产党员同非党群众团结合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体党员要始终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善于加强和群众的联系和合作,不要在群众面前摆党员架子、摆革命老资格,努力克服共产党员同非党群众团结合作上所犯的关门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进一步下发《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以密切党群关系为主题的整风运动,严格整顿全党作风,尤其是干部作风,切实改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次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的党内作风教育,对于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克服执政初期党内存在的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增强党和人民政府的威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开展共产党员标准教育

 针对党员队伍不纯、党员质量下降的问题,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提上日程,决定在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同时,对全体党员普遍进行一次“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目的是“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 

1951年4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决议,从八个方面明确规定了共产党员的标准,涉及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纪律、党员义务等各个方面,强调这是“每个共产党员所应该和必须具有的条件”。其中,第一项是关于党的性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首要内容;第二项是关于党的纲领,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了解“党的最终目的”,并“具有为彻底实现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第三项是关于革命信念,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第四项和第五项是关于党的组织纪律,规定“一切共产党员的斗争和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私人的利益之上”;第六、七、八项是关于党的作风,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能居功自傲、自高自大,“应该经常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加以纠正”,“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虚心地听取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地向党反映,并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使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必须努力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 

从1951年到1953年6月底,经过全面教育和整顿,广大党员特别是新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得到大幅提升,党性原则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在很大程度上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战斗力,为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和思想保障。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执政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深切感受到理论教育的薄弱与不足。例如,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这是党内产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思想的主要原因。由此,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广泛、系统地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951年3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理论教育的任务要求,并对开展理论教育的方法、步骤、内容等做了全面规定,指出:“现在国内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党正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比较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强调:“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例外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以便逐步地造成全党的理论高涨。”

这次理论教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党员文化程度的不同层次和理解能力的程度,有步骤地、分级别地展开,具体分为政治常识、理论常识、理论著作三级,分别对应低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为了保证理论教育的规范化、有序化和有效性,在学习组织上,具体实施学年制和考试制,即由考试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具体参加的学习级别,而不是由职务高低来决定。就学习内容而言,第一级主要以基本政策和基本原理等政治常识为主,使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学习时间一年,对象是每个新党员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由支部学习小组、新党员训练班,或机关业余学校、城市夜校等组织学习;第二级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常识,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历史的观点,为学习理论著作做准备。学习时间三年,学习对象是每个学过政治常识和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第三级主要学习理论著作,要求每个学过理论常识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都应当终身努力研究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用以正确地解决各项实际问题。在学习方法上,以有领导的自习为主,以高级党校的讲授为辅。此外,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还需参加文化补习学校或工农速成学校等补习文化知识,把理论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理论文化水平。 

为了适应党内理论教育的需要,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修改、整理和校对的《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分别于1951年10月12日、1952年4月10日和1953年4月10日相继出版发行,成为党内理论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料。1953年4月,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对干部理论教育再次作出指示,规定全党主要干部都要学习“联共(布)党史”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和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著作,都能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我国具体条件正确利用苏联的经验。除理论学习外,全党干部还必须学习党的政策。因此,这次党内理论教育紧密结合了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十分重视教育党员干部能够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反对把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经过这次集中的理论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保证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一是面向全党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二是面向领导干部开展党校集中学习教育;三是面向一般党员开展支部学习教育。 

(一)面向全党开展整党整风运动

 整党整风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党开展党内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是针对全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上而下地、集中地、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整顿党的组织,以从整体上达到统一思想、纯洁队伍和提高党战斗力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敏锐地意识到党内在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纯的问题,为此,紧紧抓住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组织整顿的关键环节,及时采取整党整风运动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党内教育,在实际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了保证整风运动不影响实际工作,党中央明确指示整风运动应从检查工作入手,避免脱离实际。在具体方法上,有的地方采取干部在职整风的方法,即干部不脱离工作岗位,每天预留一定的时间整风学习,其余时间正常工作;有的地方采取集训方式,把干部分批集中于各级党校进行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整风学习;有的地方通过创办整风训练班和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进行整风等。整党运动则从对党员进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入手,重在提高党员的思想自觉,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怎样提高这一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党员标准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处理。总之,通过整党整风,不仅有效地克服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贪污腐化等脱离群众的不良思想倾向,保持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纯洁了党的组织,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执政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向领导干部开展党校集中学习教育

 党校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校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了由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初级党校组成的党校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执政考验,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党内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新党校或扩大已有党校的方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并高度重视理论教员的培养。

 1949 年3月27日,马列学院高级党校迁至北京,开始承担起新中国高级领导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从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共招收三期学员651人,每期学习时间为三年,其中少数文化水平较低的学员,第一年补习文化知识,学习时间为四年。1951年5月,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党校教育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强调“党校的工作,必须在目前的大规模整党教育工作中努力加以整顿。应当在1951年和1952年两年内把省市级以上的党校都建立起来,然后再建立地委的党校。已有的党校必须迅速地解决教员和教材问题。全国省市以上的党委,凡是没有设立党校的,都应当尽可能在短期内设立”。此后,各地开始加强党校建设工作,一些省委、地委党校相继建立。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决定(草案)》进一步明确指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党校,应迅速走向正规。”

中国共产党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推动党校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各级党校的分工、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教学任务、教学方针、教学对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期限、教材等问题均逐步得以解决,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开始走向专业化。党校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使党内教育实现常态化,保证了党内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教育产生了积极效果,也为党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面向普通党员开展支部学习教育支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一般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员数量激增而思想觉悟水平较低的状况,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分注重发挥党支部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195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针对党的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以及部分党员思想作风不纯等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严格审查的方针和稳步前进的办法”,并强调“今后的任务不是继续发展,而是如何加强党的教育和调整党的组织问题”,从而将党的发展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党员教育和组织巩固上。此后,各地党委在全面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1951年4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保持与提高,不仅需要对于已有的基层组织加以整理,尤其需要健全党的支部的组织生活及经常的教育工作。”由此,做好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支部教育,基层党组织中设立了专职的理论教员,专门负责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党课制度和学习制度,并培养专门的党课教员,定期向党员讲授党课,定期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和讨论。在教育内容上,十分注重结合实际工作,着重于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党员标准教育、党的团结教育等。总之,支部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对于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增强党的战斗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支部教育的开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学习教育实践的经验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党内教育实践活动,以密切党群关系教育为关键,以共产党员标准教育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环节,集中解决了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党成功经受住了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严峻考验,成长为一个坚强有力、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党内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法宝。回顾和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构建党内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内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党内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党内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时解决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实现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内教育实践,正是在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如针对党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集中开展了密切党群关系教育;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质量不高、思想不纯等问题,及时开展了共产党员标准教育;针对党内理论教育薄弱和不足的问题,积极加强党内理论教育等,这一系列教育实践使党内教育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取得了积极成效,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得以切实巩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党内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兴党强党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在全党开展了一系列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包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些党内学习教育实践,都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着力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其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抓住了改进工作作风这个关键环节,集中整治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切实加强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盯问题、精准整改,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增强实效的重要抓手,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从八个方面着力解决一些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有效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纪学习教育则着力解决党内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违纪形式更趋隐形变异和花样翻新、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有的放矢,精准实施,党内学习教育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效,这是增强党内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根本要求。 

(二)必须紧密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好党内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

 党内学习教育总是要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中心任务,并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提出了八项具体工作,其中最后一项便是开展全党整风运动。毛泽东强调,全党应“在和各项工作任务密切地相结合而不是相分离的条件之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正是由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才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 

实践不断发展变化,党内学习教育实践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学习教育始终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进行,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组织保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持续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保持生机活力的成功实践。这一系列学习教育实践,使全党经受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大大增强了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的本领和能力,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团结一致,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根本保证。 

(三)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积极推进党内学习教育健康发展 

党内教育重在正面教育,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保证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其目的就是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精神,通过诚恳地、实事求是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来查找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保证党内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密切党群关系教育的同时,就向全党大力提倡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教育党员干部必须虚心听取群众正确的批评意见,反对害怕批评、拒绝批评、压制批评的不良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一系列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均高度重视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深入解决“四风”问题,党中央明确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作为重要环节,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叩问初心变没变、使命担没担,增强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强化了坐不住的紧迫感,激发了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2023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推进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增进党内团结、统一思想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必须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如何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始终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党内学习教育实践面临的永恒课题。因此,党内学习教育实践要高度重视对普通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党员队伍中,担负领导责任的党员干部,其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领导干部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大问题,党内教育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一系列党内学习教育实践,都把领导干部教育摆在关键位置,产生了积极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始终把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统一,推动了党内学习教育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如我们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主,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接着就部署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又抓严抓实普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党员党性观念、组织意识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经常性教育的成功实践”。此外,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取得成效的关键。2019年,党中央进一步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作表率,确保全党思想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新经验,其中之一即“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他指出:“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做表率、打头阵”,“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开展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由此层层示范、一级带动一级,从而实现全党上下整体联动,切实保证党内学习教育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 版权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050046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1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西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编:102488
  • 联系我们:mksoffice@126.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