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旺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2025年4月22日下午,我院成功举办“科·言”系列学术交流第90期。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成旺作题为《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演进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80周年》的理论讲座。讲座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共同承办,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良滨教授主持,我院师生共同参加。

李成旺.png

李成旺教授首先指出,历史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其次,系统讲解了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演进逻辑。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近代西方哲学诉诸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考察来探赜自由问题,却把人类历史理解为由观念或精神主宰的过程,由此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变革的思想背景。

李成旺教授指出,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相关章节的文本考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的四重逻辑:其一,基于“纯粹经验的方法”确立考察人类历史的实践前提,超越了近代西方观念论历史哲学“概念在先”的实体思维,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变革的首要环节;其二,上升到哲学层面对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五种维度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考察,为找到实现人的自由的路径提供科学方法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变革的关键环节;其三,基于全面生产视域指出人的自由状况直接取决于现实社会关系状况,以现实手段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到真正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超越了近代西方观念论历史哲学精神自身发展理论;其四,确立无产阶级作为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彻底转变也即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历史主体,超越了近代西方观念论历史哲学的英雄史观。

随后,李成旺教授进一步指出正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才真正完成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哲学变革,由此人们才认识到只有透过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才能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以及历史的本质,只有诉诸生产方式的变迁才能破解“历史-自由”之谜,进而开启了在生产劳动中把握人类历史,并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而实现人的自由的全新的理论图景,这一智慧为人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并揭示实现自由的正确路径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李成旺教授强调,当前研究者们学习18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要以“深入文本、打开思想史视野和保有现实关切”这三个“方法自觉”重读经典,回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回应社会生活重大挑战的科学指引作用。

在互动环节,李成旺教授与现场师生就“共同体中的自由如何实现”“如何看待新时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氛围热烈而浓厚,大家都收获颇丰。

讲座最后,王良滨老师进行总结,指出李成旺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仅进一步开拓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更是给予了大家重视原著、研究一手文献的方法启示,为学院师生开展经典著作相关研究提供了宽广的视野和重要的研究方法。

  • 版权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050046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1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西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编:102488
  • 联系我们:mksoffice@126.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