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鹏教授为我院师生做“第二个结合”专题讲座

2025年4月21日下午,我院“科·言”系列之学术交流(第88期)暨“第二个结合”学术讲座第12期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姚春鹏教授作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我院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

姚春鹏教授以“‘第二个结合’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主题,重点围绕《黄帝内经》与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展开讲授。姚春鹏从七个部分展开讲述,系统梳理了以精气、阴阳、五行论为基础的医学哲学宇宙观和生命观,认为人由精、气、神、形构成,且与天地自然紧密相连,遵循 “天人相应” 原则,人体形态结构、生命运动规律、生理功能节律都与天地万物及气机变化相类;在思维方式上,指出《黄帝内经》与西方的逻辑推理思维不同,它以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通过形象间相互作用和转换认识事物,用象思维构建理论体系,例如中医对脏腑、经络的认知,就是这一思维的体现;随后,姚教授阐述了《黄帝内经》中对病人主体性的重视,提出“病为本,工为标”,在医疗实践中,病人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医疗效果取决于病人的认同与配合以及自身抗病力“神” 的调动;在养生和治疗观上,指出《黄帝内经》秉持因时之序,尊重自然力,如因顺四时养生、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合适疗法。此外,姚教授强调《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理念是对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深刻彰显,值得从文化传承角度进行理论阐释和挖掘。

讲座的最后,姚春鹏教授提出《内经》医学思想对“第二个结合”的可能启示,例如《内经》天人相应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内经》对病人主体地位的重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哲学的对话、《内经》“知万物者,谓之天子”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对话、《内经》医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启示等,引发与会师生的思考。与会师生还就如何理解中西宇宙论的异同、中医心主神明论的理论变迁、中医气论物质性的理论特色等问题与姚春鹏教授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现场氛围热烈而浓厚。

讲座最后,程旺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姚春鹏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意蕴丰富,对我们系统理解内经的理论内容大有裨益,有助于推动我们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并继续深化对“第二个结合”学术研究探索。

  • 版权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050046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1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西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邮编:102488
  • 联系我们:mksoffice@126.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