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第一时间学习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史为鉴,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党委书记 李玮:观看世人瞩目的九三阅兵令人心潮澎湃。高亢的战歌、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无不彰显着祖国的强大与军队的威严。对抗战胜利的隆重纪念,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抗战老兵们的身影尤其让我深感敬意,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英雄。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我们要以此次阅兵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党委副书记、院长 邱仁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与未来、把握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勇于斗争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有强大人民军队作为战略支撑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更加充满信心,对以中国的确定来稳住世界的不确定更加充满信心。实践证明:中国越强大,世界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就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力量就更加坚强有力。为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积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党委副书记 王良滨:中国人们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时间过去80年,我们应当铭记这段黑暗的历史,为国家和民族而战。当今世界环境仍然存在和平与战争的选择,在纪念活动中,展示我们部队的强大力量,尤其是诸多新武器、新兵种的展示,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有我们寻求和平保障的武装力量,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副院长 袁和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在教学和研究中深化对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阐述和宣传,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以接续奋斗与持续准备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挑战。
副院长 程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重大贡献,让我们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赢得胜利,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我们要坚定信念,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中和平发展、命运与共的优秀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抗战中的中医药历史文化资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副院长(挂职) 孙进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阅兵场上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天安门城楼上六位抗战老战士等,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素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融入到教学中,讲好伟大抗战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坚定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和学生一道前行,把我们的人生价值与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李丽娜: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观看直播让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整齐的受阅方队与先进装备依次亮相,这是展示成就、维护和平的生动诠释。当听到“它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我的心中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将爱国情转化为报效国家的强大动力。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陈延秋: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堂厚重而深刻的“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阅兵盛况,生动诠释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理。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将激励我更好地将抗战历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 陈娟: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当目光聚焦阅兵式现场,受阅部队以挺拔军姿展现严整军容,先进装备整齐列阵、气势恢宏,这不仅是我国国防实力的硬核亮相,更彰显着人民军队从抗战烽火中延续至今的红色血脉,是国家捍卫和平、守护安宁的坚实底气。一声声时代强音,一件件国之重器,让我深深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的讲话中所提的“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深感育人责任在肩,未来在教学中将把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课堂,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既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凝聚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也激励他们立足中医药专业深耕细研,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担使命,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的血脉薪火,把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刘晓英:此次参阅的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不仅展示了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还呈现了部分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八十年前,先辈们要靠着简陋武器与顽强意志和强敌苦战,如今我们已然拥有了现代化的国防力量,这一巨大转变得益于我国坚定不移推行的“科技强国”战略。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让科技创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助推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赖聪聪: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迎风招展的功勋旗帜、气势磅礴的钢铁洪流,让我们深切体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何其不易,更让我们看到党和国家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我们要持续将这段壮阔历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抗战胜利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性贡献,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包云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是一场庄严、隆重又热烈的大会,我全程沉浸,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盛大的阅兵式也令我动容,观礼席上,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起身敬军礼;接受检阅的战旗方队车上搭载着荣誉战旗,承载着我军抗击日寇、抵御侵略的苦难辉煌。两个画面便把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带到我眼前。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这场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力量的凝聚。我愿与青年学生一起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而奋斗,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加以贡献。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回望历史,中国人民以14年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此次阅兵是对这段历史的深情回望和庄严致敬。中国举行阅兵仪式,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为了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让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在观看完阅兵仪式后,我深刻认识到00后所拥有的和平成长环境是用前辈们的热血和汗水铺就的,几十年过去,我们也到了担当起自身历史使命的时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将努力学习工作、拼搏奋斗,与国家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证明一片赤心颜色不改,将胸中澎湃的爱国热情融入新时代的征程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丁旭旭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当阅兵仪式进行到分列式时,受阅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如钢铁洪流般驶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强军兴军的交响,更是捍卫和平的宣言。陆军、海军、空军、军事航天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维和部队等依次接受检阅,陆上作战群中、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战略打击群、空中机梯队等依次接受检阅。参阅的武器装备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是第一次对外展示,这些“大国重器”充分彰显了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是对历史胜利的确认、对当前国防能力的展示、对和平发展理念的重申。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我们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赢得了胜利。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实力和军队的强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郑志立
坚守正确二战史观,筑牢价值根基。二战史观的核心在于承认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尊重各国的牺牲奉献,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观高度契合。阅兵中的“民兵方队”“功勋荣誉旗帜方队”等,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意义,明白和平来之不易。作为学院的一员,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展现国防实力,驱动关键要素。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旨在为全球安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于“普遍安全”目标。阅兵中装备方队的展示,是国防实力的直观呈现,传递出以实力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也启示着学院学子,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的强大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彰显大国担当,树立实践标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动作为,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阅兵中的维和部队方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维和等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学院一直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研究生 花与
2025 年9月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站在屏幕前,全程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上那盛大的阅兵仪式。当铿锵的脚步声震彻大地,当先进的装备列阵而过,当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感慨。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精神的传承,让我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当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一亮相,我们仿佛能看到了当年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场景,看到了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一切的英勇身影。受阅军队一阵又一阵高昂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让人听了无不心潮彭拜,眼眶酸涩。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0年来,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5年的九三大阅兵,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举办阅兵,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从那段苦难辉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研究生顾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