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王瑶琪教授走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堂,以面对面、沉浸式授课方式为在校博士生讲授思政课。课程以“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筑牢现代化强国之基”为主题,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学术科研、青年担当深度融合,既有政策高度与理论深度,又贴近科研实际与成长需求,引发在场学子强烈共鸣。

授课中,王瑶琪教授以教育强国目标—科技创新要义—行动与计划为主线层层递进展开讲解。在教育强国板块,王教授从政策背景切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需统筹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

在科技创新板块,王教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科技强国必备的五方面基本要素、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五项主要任务展开讲解。她着重强调“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博士生科研方向精准锚定坐标。同时,她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解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目标与部署,引导学子将个人科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行动与计划环节,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落实该计划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她指出,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鼓励博士生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展现硬核担当。针对科研与成长,她进一步分析学科广度与事业深度、持久追踪与当前达成、个人努力与组织支持的辩证关系,建议学子打破知识壁垒、深耕关键领域、对接国家需求,成长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
课程最后,王教授从民族自信与国际化视野维度升华主题。她将二者比作根与枝叶——民族自信是深扎大地的根,为国际化视野提供精神养分;国际化视野是向上生长的叶,让民族自信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她勉励博士生以文化认同筑牢精神根基,以开放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在科研报国路上勇攀高峰。

王教授的授课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响,一致认为这堂思政课既有政策解读的“高度”,又有校情分析的“温度”,更有成长指引的“力度”,大家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行动投身科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